n130411

1943年,吴树德被日本人用油布包裹着,并在上面浇满了汽油后丧心病狂的扔上一把火

1943年,吴树德被日本人用油布包裹着,并在上面浇满了汽油后丧心病狂的扔上一把火,吴树德疼得满地打滚,即使这样,他也未向敌人开口说一个字。

吴树德,上海人,出生在清末民初的动荡年代。那时候,国家积贫积弱,列强横行,上海的街头巷尾满是屈辱的影子。他小时候家境一般,住的弄堂窄得只能并肩走两个人,门口的黄浦江却停满了外国轮船。吴树德从小就聪明,读书特别刻苦,脑子里总想着怎么让国家强起来。他常跟小伙伴说,知识能改变命运,学好了本事,就能帮老百姓过上好日子。这种念头在他心里扎了根,成了他一辈子的信念。 考上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后,吴树德像块海绵一样吸收知识。大学里,他几乎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,熬夜看书,手上的铅笔磨得只剩半截。他的笔记写得密密麻麻,字迹工整,里面全是水利工程的计算和图纸。毕业后,他进了华北水利委员会测候室,干上了主任的活儿。那时候,永定河、海河经常闹水灾,华北平原的老百姓苦不堪言。吴树德带着团队,顶着烈日和寒风,跑遍了华北的河道,测量水文数据,研究洪水规律。他提出的治理方案实打实,帮着减少了水患,还写了好几本学术书,讲怎么治水、怎么防旱涝。这些书后来成了水利工程的宝贝。

日本侵略者早就盯上了吴树德这样的才子。他们派人去游说,许下高薪和好职位,想让他为侵略者卖命。吴树德压根不搭理,直接甩脸子,弄得那些游说的人灰头土脸。1937年,天津被日寇占了,吴树德知道没法安生搞研究了,干脆把测候室搬到意大利租界,躲开日寇的骚扰。他在那儿没日没夜地干,弄出了超长期气候预测的技术,算是天津最早一批搞这行的人。那些年,他穿着布鞋,背着测量仪器,走在租界的石板路上,脑子里全是数据和公式。 1943年,意大利倒戈,租界被日寇抢占,吴树德躲不下去了,直接被抓。日军一开始还装好人,摆出金条、契约,甚至许诺给他豪宅美女,想让他加入他们的科研队伍。吴树德冷眼看着,压根不动心,直接拒绝。日寇见软的不行,就来硬的,把他扔进审讯室,想用狠招逼他就范。审讯室里,吴树德被绑在木桩上,皮鞭抽得啪啪响,身上全是血痕。日军还用了铁钩、烙铁,变着法儿折磨,想让他开口。可吴树德硬是咬着牙,骂日寇的罪行,愣是一个字没泄露。

日寇没想到一个搞科学的书生骨头这么硬,折腾了半天也没辙。他们气急败坏,觉得既然拉不过来,就干脆毁了。1944年,他们决定杀害吴树德。他们把他拖到一片荒地,剥光衣服,用油布裹得严严实实,再泼上汽油。油布粗糙,磨得他皮开肉绽,汽油刺鼻,浸透了布面。日军点燃火柴,扔了过去,火苗一下蹿起来,烈焰吞没了他的身体。吴树德在火里挣扎,剧痛让他满地翻滚,皮肤烧得焦黑,惨叫声响彻荒野。日寇站在一边,笑着看这场惨剧,像一群没人性的畜生。吴树德被烧得面目全非,可到最后,他也没向敌人低头。 吴树德的牺牲让天津的同胞悲痛不已。他的学生和同事聚在一起,翻着他留下的手稿,泪水打湿了纸页。抗战胜利后,他的水利方案派上了大用场,永定河不再年年泛滥,华北的农田渐渐恢复了生机。他的名字被刻在纪念碑上,碑文简简单单,记下他的贡献和牺牲。老百姓在茶馆里讲他的故事,提起他都竖大拇指,说这是条真汉子。吴树德的牺牲,就像一盏灯,照亮了后人奋斗的路,提醒大家和平来得多不容易。